行业资讯 Industry News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  
揭秘缝纫机与世博情缘 第一代缝纫机价值连城
发布日期:10-03-15浏览次数:[返回]

时间:2010-3-2 7:36:00 来源:东方早报

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,上海新娘出嫁,办嫁妆时有以“胜家”为荣的观念。“胜家”是美国缝纫机品牌,在工业时代,胜家成为美国最早、最成功的跨国公司。

  胜家缝纫机多次出现在世博会展台上,常以改良的技术面貌或新鲜的展示方式带给人们惊喜。

1845年美国人伊莱亚斯·豪制造的缝纫机

  专利官司纠结五年

  早在胜家之前,缝纫机就已经被发明出来。但是,在缝纫机的推广和大规模生产方面,胜家起到了突出的作用。

  1790年,英国人圣·托马斯发明了一种先打洞、后穿线、缝制皮用的手摇缝纫机。1830年,法国裁缝巴泰莱米·莱蒙尼埃制作了一台缝纫机,这样一来,他做起衣服来又快又省力。1831年,他在巴黎开设了一间生产军用制服的工厂,但其他服装生产商担心莱蒙尼埃的工厂会使他们失业,袭击并破坏了这家工厂。此后,莱蒙尼埃逃到巴黎,直到1857年去世,一直过着穷困的生活。

  几乎在同一时期,生长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伊莱亚斯·豪在1845年制造出一台实用缝纫机。 豪原本是当地一家纺织厂的学徒,他潜心于缝纫机的研究并最终成为一名机械师,但是豪的缝纫机在美国推广并不顺利。1846年,他来到英国,并将机器的英国专利权卖与一位生产妇女束胸、鞋和雨伞的大制造商威廉·托马斯。当豪返回美国之际,他发现一些制造商,包括以后成功的胜家,已经开始生产和销售与他的发明类似的缝纫机,于是一场长达五年的维权诉讼开始了。

  美国工人艾洛克·梅里特·胜家(Isaac Merritt Singer)于1851年生产出另一台手摇缝纫机。胜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他的缝纫机公司,此后,缝纫机开始被大量生产和应用。

经改进后的早期缝纫机

  美国工匠成行业领袖

  胜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,幼年时期母亲便离他而去。1849年,胜家在波士顿一家机械工厂工作,这个工厂生产当时最基本的缝纫机,由于这些机器非常容易出故障,工厂的老板叫来胜家,希望他帮忙解决这些问题。

  胜家对老的设计进行了改进,1851年他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。此时的胜家已经意识到,一个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市场就摆在他的面前。随后,胜家与搭档爱德华·克拉克(Edward Clark)合作,创建了胜家缝纫机公司,胜家在新公司享有40%股份。

  1859年,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。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,1889年,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。在当时的美国,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时钟。

  1870年,美国生产缝纫机的公司有69家,1871年,美国缝纫机年产量为70万台。到1891年,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1000万台缝纫机。可以说,在较长时间内,胜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世界缝纫机的生产。

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联邦德国、意大利以及日本的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,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,大多开始转投工业用缝纫机。在这一时期,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,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,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。

  上世纪70年代初期,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,日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,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。与此相对,韩国和中国台湾抓住机会, 生产中低档缝纫机,并投入国际市场。

  1975年,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,此后电脑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工业用缝纫机。上世纪80年代初期,世界上共有3000多种缝纫机,工厂生产的常用型号缝纫机约为600种。发展至今,形形色色的缝纫机已达6000种以上。

  第一代缝纫机成藏品

  胜家缝纫机和胜家公司的发展,始终都和世界博览会联系在一起。

  1853年,胜家首批缝纫机在纽约开始生产,同年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。第一代胜家缝纫机已经具备了现代家用缝纫机的基本功能,所不同的是,第一代胜家缝纫机是手摇式的,而后来的家用缝纫机是脚踏式的,工业缝纫机则是电动的。

  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,第一代胜家缝纫机受到不少藏家的追捧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第一代缝纫机到今天仍然能正常使用。

  1855年,胜家缝纫机在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取得了第一个奖项。这使得胜家缝纫机信誉大增。俄国亚历山大沙皇时期,当工人为帝国军队制作25万顶帐篷时,沙皇特地嘱咐要用胜家缝纫机。

  在1915年的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,胜家的产品又一次出现在综合工业馆内。胜家利用民族服装展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一边是缝纫机的飞针走线,一边是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服装,观众可以了解到印度、波兰、苏格兰等地的服装缝制过程,让人们大开眼界。

  缝纫机与皇室结缘

  缝纫机昔日的辉煌,还可以从它在各国皇室的地位窥见一二。

  19世纪中叶,有一个名叫安娜·李欧诺文斯的英国妇女,曾经应邀担任暹罗王室子女的家庭教师,回国之后,安娜把自己的经历撰写成一本回忆录,后来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·兰登于1940年代初写成小说《安娜与暹罗王》,周润发和朱迪·福斯特主演的好莱坞电影《安娜与国王》更令这一故事披上浪漫色彩。据称,安娜就曾经将一台胜家缝纫机赠予暹罗国王。

  1869年,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访问英国,归国时带回了一架镀金胜家缝纫机,作为礼物送给慈禧太后。当时,英国媒体还报道了此事。

  世博历史之谜:缝纫机如何进入中国?

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胜家几乎成为缝纫机的代名词,它也是较早进入中国的西方工业产品之一。在中国,最早的时候缝纫机被叫做“铁车”、“洋机”、“针车”等。末代皇帝溥仪曾送给皇后婉容一台胜家缝纫机,可见当时它在中国还是一件稀罕物。

  今天所能找到的缝纫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料是一则广告。1872年12月14日,《申报》刊登了一则晋隆洋行“成衣机器出售”启事。启事中说:“新到外国缝纫机数辆,每辆洋价50两,欲购请来本行接洽。”而当时这家洋行经销的就是美国胜家公司(当时叫做辛格公司)产品。

  近代著名思想家、政论家王韬曾经对这种机器做过描述。当时他的邻居是位美国人,其家里就有一台胜家缝纫机,1875年王韬写道:“家有西国缝衣奇器一具,运针之妙,巧捷罕伦。上有铜盘一,衔双翅,针下置铁轮,以足蹴木板,轮自旋转,手持绢盈丈,细针密缕,顷刻而长。”

  1880年左右,胜家公司在上海南京路(今南京东路446号)设立了上海丰公司。为了推销产品,公司以较高的报酬雇用中国女工,经培训后让她们带上缝纫机沿街表演,向市民介绍缝纫机的操作方法,很快胜家缝纫机就在上海成为众所周知的先进制衣机器。

 
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08-2010 乔顿集团有限公司,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06019113号

地址:浙江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江路125号乔顿集团工业园 总机:+86-577-8653 1988 E-mail:info@jodoll.com 技术支持:温州瑞星科技